发表日期:2023年4月28日 作者:乔新生 字体颜色: 字号:[ ]
社评: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前行成就显着

中评社北京4月28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中国海关总署4月13日发布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这是在许多国家外贸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国交出的成绩单。

中国外贸出口之所以持续增加,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2022年下半年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中国出口速度放缓,为2023年对外贸易反弹留下空间。第二,中国政局稳定,经济复苏,为对外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作用,新能源汽车等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制成品海外销量增加。第四,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实行双轮驱动,鼓励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中国在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进口方面力度加大,在出口方面实行多元化战略,不仅维持与传统地区的贸易关系,而且借助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区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协定》生效的良好契机,增加对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出口,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第五,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总额持续增加。中国在汽车电池、电动汽车、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方面积累了知识产权,在出口价格方面具有明显的话语权,中国一些数字化产品包括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不仅实现货物出口,而且实现“标准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它说明中国在传统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通过增加附加值,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标志着中国工业制造战略规划是成功的。中国通过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使中国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化国家,迅速变为数字工业化国家。中国出口的许多电子产品和大型装备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中国企业不仅负责设备制造,而且提供售后服务。由于采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中国许多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可以在千里之外对大型装备使用状况进行监督控制,对大型装备使用中出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表面上看,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实现持续增长,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在工业制造领域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实现了工业制成品的数字化,从而使中国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已经调整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目标,不少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期负面,但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中国中央政府确定的增长目标是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目标超过中国自定的增长目标。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增长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但是,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包括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仍然充满信心。

但是,中国必须居安思危。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经济衰退,金融危机风险加大,美国一定会变本加厉,对中国实施制裁措施,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等一些国家可能会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对中国实施制裁措施。中国外贸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导致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于技术储备相对雄厚,经济转型升级动力十足。可是,一些中西部地区技术储备相对较少,经济转型缺乏动力。不少中西部地区仍然沿用传统发展模式,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事实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基础设施建设边际效用越来越小,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以及日益完善的高速铁路网络,为中西部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缺乏新产业,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的基础设施,很可能会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正如一些学者和新闻媒体分析的那样,中国甘肃等西北地区投入巨资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产业基地,为了将电力能源输送出去,国家配套建设大型输变电网络,地方政府试图借助于当地电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发展经济,但是,由于自然禀赋相对较差,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怀疑。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今后中国将持续引进外资,打开国门,吸引更多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中国消费者不出家门,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各国产品。中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中国进出口提供的便利条件。

不过,在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面,还必须考虑下列问题:

第一,如何应对新型的贸易壁垒问题?当今世界竞争,不仅仅是企业的单打独斗,也不仅仅是各国行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政府之间的竞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空心化之后,为了保护本国市场会越来越经常地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实施贸易制裁措施。

中国必须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一些国家不敢轻举妄动。中国已经向美国波音公司等跨国公司发出制裁令。这说明中国在相关产业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以按照中国的法律,对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企业实施制裁。今后中国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按照对等的原则,对一些霸权国家实施制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认清形势,不再以“实力地位”对待中国。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坚持进出口贸易平衡原则,不追求贸易顺差。过去人们总以为,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以中国贸易逆差为代价。现在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在国际化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没有必要为了制造贸易逆差而大量进口,也没有必要为瞭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必须按照市场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帮助中国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第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必须双轮驱动,促进货物贸易增长同时,必须采取措施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借助于货物出口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通过提供人民币国际贷款,帮助中国企业扩大产品出口规模。总而言之,应当把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组合拳”,在国际市场上发挥自己的综合优势。

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丝绸之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发挥作用,中国对外贸易应当实行“多边主义”。一方面,借助于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担保业务,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边金融机构,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消化中国过剩产能,增加海外投资收益,从而使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充分发挥区域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应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策略。

总而言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会以对外贸易增长为契机,不断向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中国企业将持续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查看更多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