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1年3月17日 来源:中国评论新闻网 字体颜色: 字号:[ ]
汪毅夫:不会让大好河山说没就没了

 

汪毅夫和同学们的合照(图片来源:京彩台湾)

  中评社北京3月15日电/据京彩台湾报道,44年前,有一个年轻人,一口气在“报考志愿”(限报三个志愿)栏里写了三个“福建师大中文系”。44年后,71岁的台胞汪毅夫,温文尔雅,讲到动情处,仍激动万分,他说:“身为台胞,一名中国人,我立志为两岸同胞福祉鞠躬尽瘁!”

  “任何人给我写信,只要写——厦门市汪毅夫收,就可以了”

  “因为那时我是邮递员,我的工友都认得我呀,我还用过‘游钗’的笔名呢。”祖籍是台湾台南的汪毅夫先生,1950年出生于福建厦门,19岁上山下乡当了农民,24岁在厦门当邮递员,28岁参加高考,成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作为著名学者,汪毅夫在中国文化史与闽台区域社会研究、文化人类学方面享有盛誉。在两岸交流事务方面,1998年起,汪毅夫先后长期任职福建省政府、台盟中央,后又转任全国台联,为两岸交流贡献颇多。

 

汪春源(图片来源:京彩台湾)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我的曾祖父汪春源,进京参加会试那年,干了一件大事”,1895年,惊悉清政府要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汪春源、黄宗鼎、罗秀惠三位台湾举人,取得在京做官的台湾进士李清琦、叶题雁的“印结”和参与,共同上书,誓死捍卫家园。1903年,怀着儒生安邦定国的梦想,汪春源考取癸卯科三甲第120名,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名台籍进士。

  “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领土说割让就割让了!” 一纸《马关条约》 ,乙未割台,诸多台湾文士耻为倭臣,他们放弃祖产、举家内渡,其中就包括汪毅夫的曾祖父——汪春源一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硬气’!”汪毅夫激动地说。搬迁大陆后,汪春源后代耳濡目染家国事,其子汪受田是一名前清秀才,后来定居厦门,成为闽南一代文化名人,台湾迎来光复的曙光,汪受田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为收复台湾提出了很多积极建议。

 

汪毅夫青年时代(图片来源:京彩台湾)

  “身为台胞,一名中国人,我立志始终为台胞讲真话、办实事”

  “大陆的定居台胞都同我一样,深爱着这个国家,我们有同样的乡愁,隔着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汪毅夫动情地说,100多年前,先辈们饱尝的苦痛感同身受,背井离乡后,“闻道隔邻忙祭扫,一年难过是清明”,每逢清明节看到邻居祭扫祖坟,他们只能无奈地眺望台湾,真是莫大的悲哀。曾祖父的挚交许南英进士,有两句诗非常感人——倚栏顾盼兼天浪,举手招呼隔岸山。那一种故土沦丧的切肤之痛虽历四代,仍愤懑在胸。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民族对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高度敏感”,“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我们不会让大好河山,说割让就割让,说没了就没了,绝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面对摄制组采访人员,71岁的汪毅夫深情告白:“这100年来,几代人前赴后继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浅浅一道海峡,岂能割断民族大义?两岸必须统一、两岸也必然统一!”此刻的他,不是学者,不是官员,只是一位历经风华、云淡风轻的智慧老者,是谦逊、平实、可亲的尊长,他的眼里闪耀着光芒……

汪毅夫近照(图片来源:京彩台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查看更多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