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0年8月4日 来源:中国评论新闻网 字体颜色: 字号:[ ]
疫情与封堵难改中国对外开放

图为上海外滩夜景。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8月4日电/在疫情防控局势逐渐平稳、经济复苏态势逐渐明朗之后,中国正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谋求重回发展常态。
  法国《欧洲时报》8月3日载文《疫情与封堵难改中国对外开放》,文章说,从7月28日到30日,有三场高层会议受到关注。一是听取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意见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二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决定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三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幷确定10月召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接连三场会议,既有对下半年经济运行的部署,也有“后疫情时代”的基本判断和应对,更有“五年规划”甚至“远景目标”的设计,释放出很强的信心信号。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及其对世界政经格局的冲击,很多国家都调整了发展策略,不少舆论认为,中国也将做出深度调整。特别是中美博弈加剧之后,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封堵,不少判断认为,中国将加强防范,采取更多收缩战略。
  鉴于疫情带来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一些调整是必然的,但中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仍将保持高延续性。此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今后大势做了判断:中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这也就意味着大战略方面不会有大的改变,特别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层面,不会过多受到疫情带来的收缩、内化趋势影响,中国仍将是全球化的参与者和捍卫者。
  从今年全国“两会”到此前的企业家座谈会,再到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国的决策层都提到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为强调了“国内大循环”,这种新发展格局正引发关切,海外存在一种解读,认为中国将收缩改革开放政策。
  实际上,这种担忧很难站住脚。这不仅是因为施政者已经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内外循环存在辩证统一关系。更核心的理由是,扩大开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需要,过去四十多年中国能够保持不断前进,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坚持了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倒逼、优化、促进国内改革的作用非常明显。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国策,改革开放不可能轻易动摇,幷且在当前外部环境下,更具现实意义。
  从具体施策的角度看,中国扩大开放的脚步也未停止。这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得到突出体现。在完善吸引外资政策环境方面,会议提出对重点外资项目一视同仁加大用地等保障,提高外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便利度,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进出口银行新增贷款规模等同等支持外资企业。会议还提出,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到中国21个省份部分地区,围绕拓宽开放领域、提升便利水平进行改革探索,包括发展跨境商业医疗保险、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扩大技术进出口经营者资格范围、在常态化防控下加强旅游和体育国际合作等,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应对疫情冲击的半年时间里,中国逐渐找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施策门道,目前正将两者之间的协调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中国也可以腾出手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无论是疫情影响,还是美国封堵,都很难改变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查看更多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