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0年7月27日 作者:陈友冰 来源:国学网 字体颜色: 字号:[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一):纪晓岚家书

  纪晓岚家书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人称茶星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
  纪晓岚故居,雅号阅微草堂,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雍正时权臣、岳飞二十一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孙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从11岁到39岁以及从48岁到82岁,一共在此住了62年。纪晓岚于1805年去世后,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其子孙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解放后1958年大跃进中,这里改为晋阳饭庄,在10月1日国庆节正式开业至今。

纪晓岚及其故居“阅微草堂”

  纪晓岚一生虽拜协办大学士,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晚年又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但他的主要功绩却是在文学方面。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他身为《四库全书》总纂官,为编纂这部中国历史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丛书可谓穷毕生精力。他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者,从1773年5月1日开馆,到公元1782年3月12日成书。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是《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在此之后又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作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纪昀的文学代表作品是《阅微草堂笔记》,是作者流放乌鲁木齐期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共五种,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唐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以每脱稿一种,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展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另外还有一部诗文总集《纪文达公遗集》,由门人盛时彦合刊于嘉庆五年(1800)印行。包括诗、文各十六卷。另有学术著作《镜烟堂十种》(包括《沈氏四声考》、《唐人诗律说》《删正二冯评阅》等十种)、《史通删繁》、《删正帝京景物略》等。
  纪昀为人博学多才,再加上性格诙谐、滑稽,机敏多变,这在当时是有口皆碑:江藩说他“胸怀坦率、性好滑稽……然骤闻其语,近乎诙谐,过而思之,乃名言也”(《国朝汉学师承记》第六卷);一代学者洪亮吉在诗中称赞他有学问又有口才:“子云笔札君卿舌,当代无人可共论”(《续怀人诗十二首·纪尚书昀》);牛应之《雨窗消意录》说他常恃才傲物:“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钱泳《履园丛话》说:“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礼亲王代善之后昭梿评价他:“北方之士罕以博雅见称于世者,惟晓岚宗伯无书不读,博览一时。所著《四库全书总要》总汇三千年间典籍,持论简而明,修辞淡而雅,人争服之”。《清史稿》赞纪昀“学问渊通”。作为当时北方著名才子,纪昀与杭州袁枚齐名,俗称“北纪南袁”,两人也曾在各自的著作中提起对方。在民间传说中纪昀则是位对对联的高手。据说年幼时与五六个小孩踢藤球,刚好踢中路过的知府轿子。知府拾起藤球,纪晓岚欲取回球。知府见其出众,遂出对联以试之,曰:“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晓岚说:“太守二千石,独公……要是你把球还我,就是‘独公廉’;要是不还,便是‘独公贪’”知府叹其聪敏,于是把球还给他。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出联考他,纪昀随即答以李商隐《马嵬》中名句:“他生未卜此生休”,工整贴切。纪晓岚中取进士那年,见京城当铺林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但苦思不得下联。后来他奉命赴通州当主考官,见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数月的上联便有了下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对仗工稳绝妙。有位医生脾气不好某日纪晓岚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知他善对对子,便出个极为刁钻的上联,声称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这个上联是:“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纪晓岚便借其脾气不好发挥,续了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有位知县闻纪晓岚才华横溢,极善对句,想亲自试之。某日恰遇纪晓岚巡视至此县,他便出了个刁钻的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思虑片刻,一时难以为对,环视四周,见有一鹦鹉,便从容对道:“鹦有雌雄都叫哥。”

  至于纪昀在乾隆面前的敏捷善辩和对联功夫,更是民间乐道的话题:据说乾隆二十五年(1760),乾隆帝五十寿辰,纪晓岚撰联曰“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上联赞其伊古以来未有的功勋,下联祝其万岁长寿,马屁拍的恰到好处,乾隆大喜,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他曾用对联给乾隆出过一副灯谜,打二字。上联是:“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狸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下联是“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答案是“猜谜”,构思也确实精巧。有一回乾隆赐宴于纪昀,乾隆看见桌子上有一瓯(古时一种容器)油,既吟出一副上联:“一瓯油”,纪昀以桌子上两碟豆子为下联:“两碟豆”。乾隆说:我说的上联是“一鸥游”并非“一瓯油”。纪昀亦应声答道:臣说的“两碟豆”亦是“两蝶斗”。乾隆继续斗法:我这里的上联是“江上一鸥游”。纪昀也随即答道:臣对的下联是“林中两蝶斗”。一日,乾隆对纪昀说:“看你终日闷闷不乐,必有心事。”纪晓岚跪答:圣上英明,我离家已久,实在是思念父母妻子。乾隆于是说,我出一上联,,只要你对答出下联,就准假。乾隆的上联是:“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晓岚立刻答道:“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关他的灵活善变,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他称乾隆为“老头子”。有次,他私下称乾隆为“老头子”,被乾隆听到了,这可是弥天大罪,这不仅犯“大不敬”,论罪当“大辟”(杀头),而且更触犯帝王忌讳。因为帝王是希望“万寿无疆”的,他才六、七十岁,你就称他“老头子”,不是大逆不道吗?但纪昀硬是凭他的聪明才智,靠他的随机应变,不但转危为安,而且让乾隆爷十分高兴。他是这样解释“老头子”的:“万岁长寿为‘老’也;‘头’为万物之首,天下至尊者称‘头’;‘子’乃圣贤之称,孔子、孟子均称‘子’焉”。于是,就将本是随口俗称的“老头子”变成了万岁、元首、圣人的叠加,乾隆高兴都来不及,还能惩罚吗?民间还有个他拿乾隆首辅大臣和珅开涮的故事。和珅有次请纪晓岚为他刚落成的一座花园题字。纪昀见花园四周翠竹林环绕,就题了“竹苞”二字。这二字不仅切如其氛,而且出自《诗经》。其小雅《斯干》篇中有“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句和珅得到纪昀的题字,大为高兴,就高高挂在书亭上。乾隆偶尔临幸和珅宅第,一见纪昀题字,马上就知道了纪昀是在捉弄和珅。他笑着对和珅说:“此乃纪晓岚骂人之语,尔等竟然不知!纪昀是在骂你们一家‘个个草包’呢”。据说,纪昀还有一联嘲弄太监:太监出的上联是:“榜上三元解、会、状”,有意把名次颠倒过来。纪昀答的下联是:“人间四季冬、秋、夏”,也把季节颠倒过来。只是没有“春”。以此暗讽太监无“春”。
  大概因为这类民间传说很多,邹静之等在此基础上编了个电视连续剧《铁嘴铜牙纪晓岚》前后长达四部165集,将他写成乾隆身边正直干练、极富才华又幽默风趣的一位能臣:与贪官和珅对着干,处理写科场作弊案、写如何编纂《四库全书》、在都察院如何查办贪官以及纪晓岚的风流情债等等,并声称“并非以戏说为主,而是讲一个文人身上发生的文化故事”。其实,倒是真正“以戏说为主”。因为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他就是一位将毕生精力都献给《四库全书》的学者,在乾隆眼中,根本不是什么倚重的干城,只不过是个不通政务、不明世事的“腐儒”罢了。据史载:内阁学士尹壮图因为直言,得罪了乾隆帝,军机大臣们打算将他处斩。但是尹壮图之父尹均与纪晓岚为同年科举的好友,故纪晓岚稍稍美言了一下,乾隆帝大怒,斥责说:“纪昀本系无用腐儒,原不足具数,况伊于刑名事件素非谙悉,且目系短视,于检验时未能详悉阅看”。由此看来纪昀在乾隆眼中,类似汉武帝眼中的司马相如和东方朔,充其量不过是个文学侍从或弄臣。至于纪昀与和珅关系,史书和文史笔记中亦无斗来斗去的记载,更谈不上每次都是纪昀以正压邪,占据上风。而和珅为当朝首辅(正一品),纪昀=官阶比和珅低,是从一品,上朝时两人不可能并肩而立,站和珅旁边的人应是大学士刘墉刘罗锅。再说,史载纪晓岚虽然风流但不倜傥,而是“貌寝短视”,即相貌丑陋加上近视眼。也没有电视剧中扮演者张国立那么高大帅气。更可况纪昀还有许多恶习:纪晓岚一生喜欢吃肉而不喜食五谷:“自言乃野怪转身(世),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但虽喜食肉,却绝不食鸭子,总觉鸭腥秽难以下咽。有次不慎误食之,立刻大吐。(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异征类)。又喜养犬,视如己出。曾养一犬名之曰“四儿”(当时他仅有三子),发配新疆时也一同带去,朝夕相伴。后在被诏回修《四库全书》。返京途中,被家中佣人毒杀。纪晓岚厚葬“四儿”的同时,居然将佣人居舍题为“师犬堂”。纪昀还有个恶习就是好色,不但年过八十犹好色不衰,而且精力过人。据记载一日至少要行房五次,清晨、上午、中午、黄昏、睡前定各要一次,且临幸女子数人。如一日无女色则“肤欲裂,筋欲抽”。他在主编《四库全书》时,因接连数日在宫内单身当值,竟然“两睛暴赤,颧红如火”。乾隆帝见而大惊询问,纪晓岚只得如实禀报是欲火烧身,乾隆帝大笑,遂赐两位宫女“伴宿”。值班完毕回府休沐,只见乾隆帝已将“伴宿”的二位宫女赏赐给了他。纪昀高兴地向人夸耀说,他这是“奉旨纳妾”(清·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卷上)。有学者认为纪昀此举是“试图用这种肉体的狂欢”,“藉以消磨豪情,转移自己作为文学弄臣的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亦可备一说。

  《纪晓岚家书》久已失传。当代最早搜集印行本是上海“东亚书局”,于1935年印行,署名“虞山襟霞阁主”编写。家书主要是谈鬼说狐、教育子弟、善待奴婢、个人仕途浮沉的事情。编者在序言中称“纪晓岚家书素不经见,最近在河间张氏家中发现若干篇”,加以整理编写。此后陆续有平如衡出版,中央书店1937年印行的《纪晓岚家书》和共和书局的《纪晓岚家书》。近期出版的《纪晓岚家书》是李金旺编的“清代十大名臣家书系列”《纪晓岚家书》,在前言中亦是声称“最近在河间的张氏庋藏秘本当中找到了若干篇,这些家信用笔与一般的平庸文章迥异,能够看到才子的文笔墨迹”。但据纪晓岚研究专家认为,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阅微草堂笔记》中抄写改编,利用纪晓岚的名人效应,哄骗“追星族”,以获取经济利益。据纪晓岚研究会副会长孙建介绍家书提到的人物事件,都与笔记相似,有抄袭篡改嫌疑;纪晓岚写给非本族同姓的信件,口气如对家人,不合礼节;写给族叔的信,按照家谱推算,纪晓岚族叔已亡故多年。所以《纪晓岚家信》中有许多是伪造的。
  这里选注的几篇,皆选自纪昀给妻子马氏和长子纪汝佶、次子纪汝传的,他写给同父异母的哥哥纪晴湖、族叔纪仪南、从弟旭东、族弟次辰、族侄贻孙的家信,虽然反映他对官宦生涯、对人际交往,尤其是对鬼神迷信、风水祭祀的看法,对研究纪昀生平思想就有价值,而且这类书信很多,尤其是给同父异母的哥哥纪晴湖的书信。这位忠厚的长兄,比纪晓岚大18岁,对纪晓岚的照顾十分周到。他为纪晓岚娶媳妇,不惜花费数百金。而他自己嫁女儿,只准备了些衣服首饰当嫁妆。这些皆是纪晓岚终生念念不忘的。但从可信度大一些这个角度出发,皆没有选。
  纪晓岚一生娶了一妻六妾,原配姓马,比纪晓岚大3岁,是他17岁时娶的。马夫人与纪晓岚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纪晓岚72岁那年她才去世。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马夫人提到过两次,一共20多个字,可谓惜墨如金。但对自己宠爱的小妾,纪晓岚却不惜笔墨。郭彩符是她的爱妾之一,纪晓岚在《槐西杂志》中用300余字记述说,自己被贬新疆时,郭已经病重,到关帝庙求了一支签,知道还能等到纪回来,但病却痊愈无望。果然,纪晓岚回来不久,郭氏就去世了。郭氏死后,家里整理她的遗物,纪晓岚睹物生情,写了两首诗:“风花还点旧罗衣,惆怅酴釄片片飞”;“百折湘裙台画栏,临风还忆步珊珊”。颇见真情。对另一小妾沈明玕着墨最多,写了700多字。沈氏曾经说过,“女子应该在40岁之前就死去,这样人们还会怜惜她。”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收录了沈氏一首小诗:“三十年来梦一场,遗容手付女收藏。他时话我生平事,认取姑苏沈五娘。”沈氏果然30多岁就去世了。纪晓岚说,沈氏临终前,一缕芳魂还跑到他“侍值圆明园”的住处探望了他。沈氏死后,纪晓岚在她的遗像上题诗道:“春梦无痕时一瞥,最关情处在依稀。”据说纪晓岚的这位爱妾也是对联高手,曾出上联让纪晓岚作对,曰:‘月照纱窗,格格孔明诸葛亮“。此题巧妙处在于不同的两个词却复指同一个人,竟将纪晓岚难倒,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有人用梅兰芳的名和字对出:“风送幽香,每每畹华梅兰芳”。
  纪晓岚一共有四子。长子纪汝佶(1743—1768年),字御调,又字侠如。十分聪明,乾隆三十年(1765)在河北乡试中夺魁。但纪晓岚被发配新疆后,纪汝佶变得精神颓废,整天和一些诗友厮混。纪晓岚的一个学生朱子颖把纪汝佶带到泰安散心,没想到纪汝佶偶然见到《聊斋志异》的抄本,更是无心科举,埋头创作专讲狐仙鬼怪的笔记小说,让纪晓岚失望之极。纪汝佶25岁郁郁而亡,病危之时家人按当地风俗给他烧了一个纸马,纪汝佶突然睁开眼叫道:“我的马怎么瘸了一条腿?”家人大惊失色,原来,他们烧纸马时,不小心把马蹄给弄破了。纪晓岚记述此事时,对儿子的灵性颇有几分怜惜。但是纪晓岚也因儿子之故,对《聊斋志异》很有恶感,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批评。
  次子纪汝传(1747—1777年),字绪承。当过江西南昌、九江等府通判。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月。汝传在九江府通判任上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三子纪汝似(1766—卒年不详),字象庭。曾捐广东候补东莞县丞。四子纪汝亿,生卒年不详,字万斯。事迹亦不可考。

纪昀家书的几种版本

  寄内子(论教子)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①京华,义方之教②,责在尔躬③。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④?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⑤,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⑥。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⑦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16字,浑括⑧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
  【注释】
  ①寄旅:寄住,寄居。
  ②义方:做人的正道。义方之教,即教义方。
  ③尔躬:你自身。
  ④维何:是什么。
  ⑤晏起:晚起。
  ⑥矫傲:骄傲。
  ⑦铭诸:牢记于。
  ⑧浑括:总括。
  【译文】
  父母共同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现在我寄住在京城,教育子女做人正道的责任就落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了。而做母亲的本性,多对子女有所偏爱,她们不知道偏爱而不讲原则,反而足以祸害自己的子女。那教育子女的原则是什么呢?大略说来有“四戒”、“四宜”: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要遵守四戒,又必须规定四宜,一宜勤苦读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爱护众人,四宜谨慎饮食。以上八条,是教子的不可变更的条例,你应该牢记在心,时时用他教育三个孩子。虽然上述只十六个字,但它总括了无穷的意思,你要仔细领会。孩子们将来成功立业,都在这十六个字之中。信中不能谈到所有的方面,其余的事容后继续告知。
  【简评】
  乾隆十九年(1754)春,纪昀在会试中考了第二十二名,接着的殿试考中二甲第四名,授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在京都的官宦生活,此时纪昀三十一岁,长子纪汝佶十一岁,纪汝传七岁。这封家信就是纪昀在北京写给献县崔尔庄妻子马氏的。主要谈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中至少有以下两点值得借鉴:
  一是教育子女,是父母双方的责任。《三字经》中有“子不教,父之过”,这种说法并不全面,至少像纪昀这样的古人也不认可。信中提到如果丈夫长期出门在外,妻子在调教子女的问题上,更要承担主要责任。女人天生感情细腻,容易偏宠孩子。基于这一点,女人在教子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反思自己。这对于今天男方在外地工作或者承担的社会责任较重的官员、商人或打工者,女方的责任就更重。
  二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是对其在道义上的引导。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对父母不爱自己子女。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呢?爱不仅仅体现于养活孩子,使孩子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父母的爱,更体现在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父母爱子无方,就会害了孩子。今天的一些官二代、富二代或影视、歌唱明星的孩子,由于忽视道义上的引导,娇惯任性,或嫖娼、或行凶,或吸毒,受到法律制裁,即是教训;
  三是信中提出的“四戒”、“四宜”八项原则,今日仍为教子之金科玉律。
  寄内子(论儿女婚姻)
  来书达千余言,家庭巨细,亲戚兴衰,事事叙述详咎(1),阅之一目了然,仿佛身返家乡,使我三年余思乡之念,一旦为之消释,慰甚慰甚。(2)
  三儿年稍长(3),在早婚之家,固当及时订婚,而古礼以三十为男子成婚之期(4),则相差尚有十四年,尽可暂作缓图。并且世族之家,专尚虚荣,余现在谪戍,稍有声望者,岂肯以爱女偶戍臣之子?(5)还是徐待时机,托赖祖宗余德,余得邀赐玮之命,遄返故乡(6),料理儿辈婚姻,未为晚也。惟三儿值此成年之初,尔宜郑重管束,不正当之小说,莫许其寓目(7);解人事之婢女,莫令其伺应(8);出门务遣老仆跟随。
  二儿早经娶妻生子,(9)阅历稍深,堪为雁行之导,(10)宜嘱其加意防范,勿使其误交损友,引作狭邪游(11)。盖外事非耳目所能及,(12)父在外,应由长兄负责。即以此旨转训二儿,注意乃弟,苟有不规则举动,以言规劝,不从,则禀白堂上,(13)尔可施以严责也。先严冥诞,(14)不宜在家中做佛事,以防亲族闻知,相率送扎,又多一番酬应,戍臣之家,礼所不许(15)。然而余漏言获谴(16),已觉愧对先灵,若因余谪戍,恝置冥诞于度外,益重我不肖之罪,(17)只可择一幽僻禅院届期诵一日普佛(18),至戚瞒不了,(19)其馀一概勿使闻知。至嘱至嘱。(20)
  【注释】
  (1)来书达千余言,家庭巨细,亲戚兴衰,事事叙述详咎:字妻子给自己的来信写得很详细。来书:来信;详咎(jiù):详明。
  (2)慰甚慰甚:非常感到安慰。甚:很,非常。
  (3)三儿年稍长:第三子纪汝似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66)九月二十七日丑时。纪昀写此信时纪汝似十五岁。
  (4)古礼以三十为男子成婚之期:据说是周公制定的《周礼》规定:“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5)余现在谪戍,稍有声望者,岂肯以爱女偶戍臣之子:我现在被贬谪在新疆戍边。稍微有点声望的人家,哪里会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一位谪戍边塞的罪臣之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二十五日,乾隆下旨查办两淮盐引案,时任江南乡试副考官纪昀因私自泄露消息,于七月二十七日被定罪罚往新疆戍边。
  (6)“得邀赐玮之命”句:得到恩赐返归的朝命,便很快返回故乡。玮,美玉;赐玮之命:赏赐美玉的旨意。这里代指从边塞戍边之地召回。遄(chuán):快,迅速。
  (7)不正当之小说,莫许其寓目:那些不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小说,不允许他看。
  (8)解人事之婢女,莫令其伺应:那些已了解男女风情的婢女,不要让她们伺候三儿。
  (9)二儿早经娶妻生子:指次子次子纪汝传,乾隆十二年(1747)生,字绪承,当过江西南昌、九江等府通判,嘉庆九年(1804)提升为滇南知府,孙子树馨也升任刑部陕西司郎中。纪昀写此信时汝传二十三岁。
  (10)雁行之导:其带头引导作用。大雁飞行,由头雁在前,率领和引导。
  (11)误交损友,引作狭邪游:错误地结交一些坏朋友,教唆他去逛妓院。狭邪:本指小街曲巷,多代指妓女或妓院。
  (12)盖外事非耳目所能及:因自己远戍新疆,对三儿在外面各种事情,无法亲自耳闻目睹。
  (13)禀白堂上,秉告你的母亲。旧指父母为“高堂”。
  (14)先严冥诞:已故父亲的生日。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十二,纪昀伴驾南巡,五月任命为提督学政,奉命视学福建。乾隆三十年,其父纪容舒前往福建看望儿子纪昀,八月回到献县崔尔庄后一病不起,不久身亡。纪昀写此信时父亲去世已五年,因此称此生日为“冥诞”。旧时称死去的父亲为“先严”,死去的母亲为“先慈”。
  (15)戍臣之家,礼所不许:作为谪戍的罪臣之家,制度上是不允许为已故的父亲大做冥诞的。
  (16)余漏言获谴:我因为透漏消息获罪被遣送新疆戍边。获罪具体原因见“简评”。
  (17)已觉愧对先灵,若因余谪戍,恝置冥诞于度外,益重我不肖之罪:已经愧对先父。如果再因为我获罪谪戍边疆便将父亲的冥寿祭奠不放在心上,这就益发加重了我这不肖子孙的罪愆。先灵:诸位祖宗;恝(jiá):淡然,无动于衷。
  (18)诵一日普佛:做一天佛事作为祭奠。普佛:即打坐念经。
  (19)至戚:最亲近的亲属,如姑、舅之类。
  (20)至嘱至嘱:切记、切记。
  【翻译】
  你的来信有一千多字,家中大大小小之事,亲戚们的兴旺和衰败,每件事都叙述德很详尽,看后什么都很清楚。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家乡,使我三年多来对家乡的思念,一下子都消融化解,真是十分欣慰。
  三儿长大了一些。如果在早婚人家,自然可以趁早订婚了。但是古代的《礼记》上是以三十岁作为男子结婚的年龄,三儿与此相差还有十四年,完全可以等一等再说。况且今日的世族大家,都一味崇尚虚荣。我现在被贬谪在新疆戍边。稍微有点声望的人家,哪里会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一位谪戍边塞的罪臣之子。还是慢慢等待时机,靠祖宗积德的庇护,我万一能得到恩赐返归的朝命,便很快返回故乡,届时再料理三儿的婚事,也不算晚。唯有三儿现在是成年初期,你应该严加管束,那些不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小说,不允许他看。那些已了解男女风情的婢女,不要让她们伺候三儿。三儿出门时一定要派一位稳健的老仆人跟着他。
  二儿早已经娶妻生子,人生阅历稍微要深一些,可以作为三儿的引导,应该叮嘱他对三儿多加防范,不让三儿错误地结交一些坏朋友,教唆他去逛妓院。我对三儿在外面各种事情,无法亲自耳闻目睹。父亲自然远在外地,他作为兄长就要负起责任。你立即将我的这一意旨转告二儿。注意他的弟弟,如果有不规矩的行为,就要规劝他。如果三儿不听,就要告诉母亲,你就要对三儿严加责罚。已故父亲的生日,不要在家中做佛事祭奠,以防外面的亲戚知道,都来送礼,又多一番应酬。作为谪戍的罪臣之家,制度上是不允许为已故的父亲大做冥诞的。但是,我因为透漏消息获罪被遣送新疆戍边,已觉得愧对先父,如果再因为我获罪谪戍边疆便将父亲的冥寿祭奠不放在心上,这就益发加重了我这不肖子孙的罪愆。只可以选择一个偏僻幽静的寺院,做一天佛事作为祭奠。最亲近的亲属是隐瞒不了的,其余一般亲戚,一概不要让他们知道。切记!切记!
  【简评】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二十五日,乾隆下旨查办两淮盐引案,时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江南乡试为副考官的纪昀因向主犯之一卢见曾泄密(“漏语”),被逮捕下狱,后发配新疆戍边效力,时年四十五岁。
  卢见曾字澹园,又字抱孙,号雅雨,又号道悦子,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康熙六十年进士。他勤于吏治,历官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擅长诗文,“主东南文坛,一时称为海内宗匠”,是清代有影响的文学家。此人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形貌矮瘦,人称“矮卢”,与纪昀相貌、性格、爱好都极为相近,因此由好友而成亲家,纪晓岚将长女嫁给卢见曾的长孙卢萌文。卢在两淮盐运使任上时,扬州四大盐商之一的汪某深知卢是文人雅士,喜爱字画,又“性度高廓,不拘小节”,于是送他“价值万余”之文物:东汉熹平石经的拓本,唐代小李将军李昭道《仙山楼阁图》的宋人摹本和宋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卢“允将亏空一律弥补,汪某遂肆然得为诸商之总董焉。”事发之后,因纪昀在乾隆身边,早已知道消息,于是以一包盐、一包茶传信。盐、茶到了卢见曾手后卢曾不解:我曾是盐运使,难道还缺盐、茶不成?嘴里便说着:“盐、茶,盐、茶”。突然醒悟。于是卢见曾立即将家产全部转移。等到朝廷来查家产,查不出财宝。追究到知情者头上时,纪晓岚讲出了实情,被降罪革职发配新疆戍边。卢见曾则病死于扬州狱中。
  这封家信即写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戍边的第三年年底,时年47岁。从信的主要内容来看,是不同意三儿纪汝似马上定亲。其理由是“古礼以三十为男子成婚之期”,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则相差尚有十四年,尽可暂作缓图”。别以为纪昀是晚婚晚育的先行者,实际上是另有内情。因为纪昀因犯罪被遣在新疆戍边,而今日的“世族之家,专尚虚荣,余现在谪戍,稍有声望者,岂肯以爱女偶戍臣之子?”。因此还是等待时机,等自己获得赦免,,回到内地,再“料理儿辈婚姻,未为晚也”。实际上,在纪昀写此信的几乎同时,乾隆三十五年冬,乾隆就下旨,恢复纪昀翰林院侍读学士职务,并担任《四库全书》总纂。第二年二月即动身回京。虽然古代交通困难,消息传递很慢,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纪昀可能已经觉察到一些征兆。况且,纪昀本人就是二十岁结婚,22岁时长子汝佶即出生。此信中亦说到时年二十三岁的二儿纪汝传“早经娶妻生子”,亦未遵循“以三十为男子成婚之期”的“古礼”。
  这封家信对今人的借鉴主要是在如何对待正在青春期的子女成长教育。十四、五岁的男孩,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不细心加以引导和约束,容易走上邪路。纪昀在信中告诫妻子:“三儿值此成年之初,尔宜郑重管束,不正当之小说,莫许其寓目;解人事之婢女,莫令其伺应”。这里既有社会阅历,也有自己的惨痛教训:长子纪汝佶聪明肯学,乾隆三十年(1765),二十二岁时即高中乡试第一。纪晓岚被发配新疆后,长子纪汝佶变得精神颓废。纪晓岚的一个学生朱子颖把纪汝佶带到泰安散心,没想到纪汝佶偶然见到《聊斋志异》的抄本,更是无心科举,埋头创作专讲狐仙鬼怪的笔记小说,让纪晓岚失望之极。纪昀写此信时,长子去世不久,所以他下令不让稍长的三儿接触这类小说。至于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不正当之小说”自然是偏见。但从广义上说,纪昀禁止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看不正当小说,还是有借鉴作用的。另一点就是要二十多岁的二儿担负起教育和管束弟弟的责任。因为长子已经去世,家中重担自然次子就要承担。二儿与三儿是同辈,年龄相近,兴趣、爱好也有年龄上的共同特征,行为上容易接近,开导也容易接受。这对今日青少年教育也可开启一个途径。
  寄内子(告知在军机房赤膊险受处分)
  哈哈,余险乎又赴乌鲁木齐效力(1),盖因近日京中酷热,为历来所未有者。余素性畏热,而日须穿长袍,入值军机房(2),苦不堪言。昨日酷热更甚,诸大军机皆未入值(3),只有余与一朱姓章京(4),余便放浪形骸(5),除去长袍,高踞胡床,披襟执扇(6)。正在独乐其乐,朱章京忽顾我低语曰:“圣驾来矣”。余如闻青天霹雳,惶遽无措(7),不及穿袍接驾,一跃而下,匿身炕后(8)。久之不闻声息,只道圣驾已去,探首谛视(9),奈余之眼镜摘除在公案上,目光模糊,但见炕上坐一人,面朝外而背向内。只道是朱章京,问之曰:“老头子去几时矣?尔奚不关切一言,免得余蜷伏在炕下”。讵知那人怒目返顾曰:“派尔在此办公,谁教尔蜷伏炕下”!余闻口音,知是皇上,直吓得余屁滚尿流。势不能仍匿炕后,只得匍伏叩头请罪。皇上曰:“擅敢称朕老头子,该当何罪”!余叩头强辩曰:“此是臣下尊敬圣上之意,老犹言天下之大老,‘头’即元首之义,‘子’即元元之意。(10)宋儒尊称皆曰‘子’,如孔子、孟子皆是也。皇上曰:“尔自仗口才敏捷,还敢强辩饰非!今有一成句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11)。随口对来,恕尔无罪”。余应声对曰:“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12)天颜始霁(13),挥令起去。圣驾仍由后轩还官。余至下午退值还寓,即草此函,犹觉心头忐忑。幸遇圣上优容,未曾加罪。然而余胆儿乎吓破也。此皆由于目光短视,素性畏热所致。古人云:“慎言寡过”(14)。洵不诬也(15)。
  【注释】
  (1)余险乎又赴乌鲁木齐效力:我差一点获罪又要被派遣到乌鲁木齐去戍边。乾隆三十三年(1768)纪昀在两淮盐引案中因“漏言”获罪,发配新疆戍边效力事,见上篇《寄内子(论儿女婚姻)》。
  (2)军机房: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亦称”军机处”、”总理处”。办公地点设在宫内,便于皇帝联络,实行值班制。
  (3)诸大军机皆未入值:各位大军机皆没有来值班。大军机:军机处主要官员的简称,全称始为“办理军机大臣”,后来又改为“军机处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简称“军机大臣”,“大军机”,雅称“枢臣”,是军机处的官职之一。军机大臣一般是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中特旨挑选,或由军机章京升任,也可由满洲皇室亲王选任,其名额没有定数,人数的多少由皇帝一人决定。
  (4)章京:俗称“小军机”,早期也称为“司员”。军机处职员。一般由内阁中书、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由进士、举人出身者充任。最初,章京无一定额数。自嘉庆四年(1799)始,定军机章京分满、汉各两班,每班8人,共32人。各班设领班、帮领班章京各1员,由军机大臣于章京中选资深望重者任之。
  (5)放浪形骸: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
  (6)高踞胡床,披襟执扇:高高盘踞在之上,敞开衣襟,扇着扇子。胡床:俗称“交床”、“交椅”,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踞(jù):蹲坐。
  (7)惶遽无措:惶恐之中仓促的不知怎么办。遽(jù):仓促;措:办法,处置。
  (8)匿身炕后:躲在炕的后面。炕:又称火炕或大炕,是流行于中国北方、蒙古乡村的一种居室取暖与休息睡眠的大铺。
  (9)探首谛视:伸出头仔细看一看。谛(dì):仔细。
  (10)元元:原始,物之本源。唐李咸用《大雪歌》:“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11)今有一成句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乾隆出的对联上联出自晋人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句子。
  (12)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出自《尚书·顾命》篇。成王去世后,太子钊在先王之庙接收册命的仪式。其中“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在西边排列)。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13)天颜始霁:皇上才息怒。霁(jì):雨停,天空放晴。
  (14)慎言寡过,说话谨慎,才会减少过失。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5)洵不诬也:实在是说的不错。洵:实在;诬:假的。
  【翻译】
  啊呀,我差一点获罪又要被派遣到乌鲁木齐去戍边了。原因是近来北京酷热,为前所未有。我向来怕热,但是每天都要穿着长袍在军机房值班,真是苦不堪言。昨天酷热更厉害,各位大军机都没有来值班,只有我和一位姓朱的职员在军机处。因为没有同僚在此,我便将世俗礼法丢在一边将长袍脱去,高高盘踞在轻便座椅之上,敞开衣襟,扇着扇子。正在独自享受着快乐之际,那位姓朱的职员回过头对我低声说:“皇上来了”。我就像听到晴天霹雳那样震惊。因为穿着内衣见皇上是“大不敬”罪。惶恐之中仓促的不知怎么办才好,因为已经来不及穿上长衣了,而穿着内衣见皇上是犯“大不敬”罪的。于是,从座椅上一跃而下,躲到大炕的后头。躲了很久,外面听不到动静了,我以为皇上走了,便从炕后伸出头仔细看一看,无奈我的眼镜放在办公桌上,只能隐隐约约见一个人坐在炕上面朝外而背向内。我以为是姓朱的职员,便问他:“老头子什么时候走的?你为何不关照我一声,让我还躲在大炕后面?”谁知那人瞪着眼回头对我曰:“派你在此办公,谁教你躲在炕下面!”我听口音,知是皇上,直吓得余屁滚尿流。这时不能再躲在炕后了,只得爬到皇上面前叩头请罪。
  皇上曰:“你居然胆敢擅自称我为‘老头子’该当何罪!”我只好一面叩头一面作辩解:“这是微臣对皇上的尊敬:‘老’就是说为天下之大佬,‘头’即国家元首之义,子’即万物之本原,宋代儒生皆尊称孔子、孟子为‘子’”。皇上说:“你依仗自己口才敏捷,还在这里强词夺理、文过饰非。我这里有个古文的成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作为上联,你马上对出下联,我就恕你无罪!”我立即应声对到:“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这时皇上才息怒,挥挥手让我离去,皇上也由后面的小屋回到宫里去。我下午下班回到寓所,给你写这封信时心还在砰砰乱跳。幸亏遇到这位优容大度的皇上,没有加罪于我,但是我几乎吓破了胆。这都是由于我的近视眼和怕热所造成的。古人说:“说话谨慎,才会减少过失”。实在是说的不错。
  【简评】
  乾隆四十四年年(1779)四月,纪昀由詹事府詹事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从此入职军机处,时年56岁。这封给妻子的家信,应当写于56岁之后。
  信中所说的故事即是民间普遍流传的“老头子”的故事。由此可见纪昀的聪明敏捷,更可见他的学识丰厚,《四库全书》总纂可谓实至名归。因为在军机处脱去长衣本身就失礼,背后称君主为“老头子”,这不仅犯“大不敬”,论罪当“大辟”(杀头),而且更触犯帝王忌讳。因为帝王是希望“万寿无疆”的,他才六、七十岁,你就称他“老头子”,不是大逆不道吗?但纪昀硬是凭他的聪明才智,靠他的随机应变将随口俗称的“老头子”变成了万岁、元首、圣人的叠加,转危为安。后来应声作出的对联更将马屁拍的恰到好处,因为它出自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尚书》,而且又是成王临终交给太子政治遗产的“顾命”篇,用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朝周朝来象征大清,用圣人周公手制的“顾命”篇来称颂乾隆继承大统的合法性,这当然会让乾隆听得舒坦“天颜始霁”。这个故事也反映出纪昀与乾隆,或者说天子与宠臣之间的微妙关系:一方面这位文采风流的天子需要一些才子来颂圣,来捧场,来“奉和”和“应对”,尤其是文思敏捷、才气横溢的文坛领袖人物,就像汉武帝需要东方朔、司马相如,武则天需要上官仪一样;但另一方面,即使是备受恩宠,在“皇上”面前,也必须毕恭毕敬,克尽为臣之道,对于恩宠,只能感激涕零,不许恃仗越分,更不能表示丝毫的不敬。一旦越分,就会加以雷霆之怒,就像汉武帝对待司马迁,可以让你当太史令,也可以顿时让你下蚕室,受腐刑;就像武则天对待上官仪,可以让你当宰相,也可以顿时让你赴刑场,不但家产和人口被抄没,连儿子也同时被诛杀。纪昀在给妻子的信中说自己“险乎又赴乌鲁木齐效力”的原因是“由于目光短视,素性畏热所致”,则并未说道点子上,或者是装糊涂,根本原因就是在皇上面前只能颂扬,而且必须恭恭敬敬,战战惶惶。他就是因为没有恭恭敬敬而“险乎又赴乌鲁木齐效力”;又因为战战惶惶的颂圣又转危为安!前面曾提到纪昀“奉旨纳妾”的故事也是发生在大内奉值之时,同样因为表现得恭敬诚恳,即使如此“好色”,也能收到皇上的抚慰和鼓励。这也是一例。
  最后想说的是,这封家信的可信度不高,因为关于“老头子”的故事是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是编者采自民间传说还是这封家信流传到民间,前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至于乾隆当面出《兰亭集序》成句要纪昀“随口对来”,这个故事亦见于清人清人梁恭辰编的《巧对续录》,不过“随口对来”的不是纪昀,而是清代著名学者翰林学士彭元端。原因也不是以对联赎罪,而是对乾隆的鼻烟壶感兴趣。笔记中写道:“乾隆手执水晶鼻烟壶书《兰亭集》,彭文勤(号云楣,谥文勤)新见,奇而视之。乾隆曰:‘你喜欢?若能对一联,朕便赐与你。’即以王羲之《兰亭序》句为联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彭应声对曰:‘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于是乾隆将这个鼻烟壶赏与彭元端。这个彭元端也是个才子,当过浙江学政,也善于吟诗作对。倒霉的是,很多佳对在民间传说和文人笔记中都算到了纪昀的头上,如前面说过的纪昀贺乾隆五十诞辰的名对:“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兹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就是如此。乾隆八十华诞时,他又有一联:“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这次倒没有算到纪昀头上,但在文人笔记中又被纪昀超过,因为纪昀的寿联写得更妙:“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五数(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登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上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对神仙藐姑射山仙子的赞誉,下联出自《易经》对五福临门的恭贺。既有渊深的历史文化,又对得工致精巧。
  训大儿(训诫择交)
  尔初入仕途,择交宜慎(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误交真小人(3),其害犹浅;误交伪君子(4),其祸为烈矣。盖伪君子之心,百无一同:有拗捩者(5),有偏倚者(6),有黑如漆者,有曲如钩者,有如荆棘者(7),有如刀剑者,有如蜂虿者(8),有如狼虎者,有现冠盖形者(9),有现金银气者(10)。业镜高悬,亦难照彻(11)。缘其包藏不测,起灭无端(12),而回顾其形,则皆岸然道貌(13),非若真小人之一望可知也。并且此等外貌麟鸾中藏鬼蜮之人(14),最喜与人结交,儿其慎之。
  【注释】
  (1)尔初入仕途,择交宜慎:你刚踏进社会,选择与朋友交往,应当谨慎。尔:你,古代一般用于上对下或蔑称,如“尔等”、尔虞吾诈。
  (2)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结交一些正直的朋友、结交一些能互相谅解的朋友,结交一些知识丰富的朋友会带来很多好处。友:再次当动词“结交”。
  (3)真小人:真正的小人。这里指没有伪装,一看就是小人。
  (4)伪捩君子:表面伪装成君子的小人。
  (5)拗捩者:固执不驯、违逆常情的人。拗:固执不驯顺;捩(liè):违逆、不顺;
  (6)偏倚者:思想行为偏执的人。
  (7)如荆棘者:内心狭隘,不宽广平坦,如荆棘塞途的人。
  (8)如蜂虿者:内心狠毒,像黄蜂和虿这样的毒虫。虿(chài):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
  (9)现冠盖形者:有显现当官模样的。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10)有现金银气者:有显现有钱模样的。
  (11)业镜高悬,亦难照彻:即使是高举可以照鉴众生善恶的“业镜”,也难照出这些伪君子的全部化身。业镜:佛教语。谓诸天与地狱中照摄众生善恶业的镜子。见《楞严经》卷八:“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於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12)缘其包藏不测,起灭无端:就是因为这些伪君子的祸心隐藏的很深,它的生成和消遁又变化莫测。
  (13)而回顾其形,则皆岸然道貌:然而你所能看到的面貌,又是一派道貌岸然的样子。
  (14)此等外貌麟鸾中藏鬼蜮之人:这一类外表看起来像麒麟、凤凰一样美好,内心却像鬼蜮一样的伪君子。蜮(yù):传说中一种水生怪物,能含沙射人影,使人患病。
  【翻译】
  你刚踏进社会,选择与朋友交往,应当谨慎。结交一些正直的朋友、结交一些能互相谅解的朋友,结交一些知识丰富的朋友会带来很多好处。如果误交了一些没有伪装,一看就知的真正的小人,其祸害还小一些;如果结交了表面伪装成君子的小人,那祸害就大了。这些伪君子的内心世界,千变万化,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表现为固执不驯、违逆常情,有的表现为思想行为偏执,有的表现为内心狭隘,不宽广平坦,如荆棘塞途;有的表现为内心狠毒、像黄蜂和虿这样的毒虫,有有显现当官模样的,有显现有钱模样的。即使是高举可以照鉴众生善恶的“业镜”,也难照出这些伪君子的全部化身,因为这些伪君子的祸心隐藏的很深,它的生成和消遁又变化莫测。然而你所能看到的面貌,又是一派道貌岸然的样子,并不像那些真小人,一眼就可以望穿。这一类外表看起来像麒麟、凤凰一样美好,内心却像鬼蜮一样的伪君子,最喜与人结交,儿子你一定要谨慎。
  【简评】
  纪昀这封信是写给长子纪汝佶的。纪昀十八岁与马氏结缡,二十岁就得长子汝佶。此儿聪明肯学乾隆三十年(1765),二十二岁时即高中乡试第一。这封信大概就写于纪汝佶乡试夺魁,即将走向仕途之际。信中训诫长子交友要谨慎,尤其对那些“外貌麟鸾中藏鬼蜮”的伪君子,更要谨慎,因为这类人“最喜与人结交”,而“其祸为烈矣”,所以更要“慎之”。
  对于这样聪明好学有22岁高中乡魁的儿子刚刚踏上仕途之际,纪昀首先就吩咐他交友要慎重,尤其是要谨慎那类“岸然道貌”的“伪君子”,而且通篇家书只谈伪君子,罗列伪君子的各种伪装和危害。可见纪昀对儿子成长过程中,视交友尤其是交伪君子为最大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显贵名流,都将儿子的交友当作大事来训诫,在家书中一提再提,如曾国藩在《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家信中告诫:“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林则徐在《致儿子林汝舟第一书》中亦训诫其子:“友朋应酬,虽不可少,而亦要有限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张之洞也有《与儿子书》,“力戒妄交”。其原因就是这些伪君子最喜欢攀结这些豪门世家子弟,一是油水大,可以为自己带来政治上或经济上巨大好处;二是这些官宦子弟不谙世事又妄自尊大,很容易上当受骗。就像张之洞告诫自己儿子说的那样:“以汝为现任两湖总督之子,奇货可居,万端引诱,结果彼革匿迹无恙,而汝反不保其身,即父兄亦同丧于是。故尤不得不事先预防,反复申诫”。
  此时纪昀也正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之时,先是任三通馆提调兼管纂修。继而任贵州都匀知府,乾隆三十三年,四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随乾隆南巡。从现实出发,他自然更警惕这些伪君子。
  这意味今日一些高干子弟、富商、名流子弟,像“我爸是李刚”者戒!
  训诸子(告诫勿恃傲慢,勿尚奢华)
  余家托赖祖宗积德,始能子孙世代居官,唯我秩禄最高(1)。自问学业无进,天爵未修(2),竟得位居宗伯(3),只恐累代积福,至余发泄尽矣(4)!所以居下位时(5),放浪形骸,不修边幅(6)。官阶日益进,心忧日益深。古语不云乎:“路愈高者陷愈深”。居恒用是兢兢(7),自奉日守节俭:非宴客不食海味,非祭祀不许杀生(8)。余年过知命(9),位列尚书(10),禄寿亦云厚矣!不必再事戒杀修善,盖为子孙留些余地耳(11)。
  尝见世禄之家,其盛焉位高势重,生杀予夺(12),率意妄行,固一世之雄也。及其衰焉,其子若孙,始则任赌滥嫖,终则卧草乞丐(13)。乃父之尊荣安在哉!此非余故作危言耸听,吾昔年所购钱氏旧宅,今已改作吾宗祠者,近闻钱氏子孙已沦为叫花(14),其父不是曾为显宦者乎!尔辈睹之,宜作前车之鉴。后来只能睡在乱草中以乞讨为生,勿恃傲谩,勿尚奢华(15)。遇贫苦者宜赒恤之(16)。并宜服劳(17)。吾特购良田百亩,雇工种植。欲使尔等随时学稼,将来得为安分农民,便是余之肖子。纪氏之鬼,未不馁矣(18)!尔等勿谓春耕夏苗,胼手胝足,(19)乃属贱丈夫之事。可知农居四民之首,士为四民之末(20)。农夫披星戴月,竭尽全力以养天下之人。世无农夫,人皆饿死,乌可贱视之乎!
  戒之!戒之!
  【注释】
  (1)余家托赖祖宗积德,始能子孙世代居官,唯我秩禄最高:我家由于祖宗积德,因此子孙们能世代为官,其中唯有我的官阶最高,俸禄最多。按:纪昀曾祖父纪钰,监生,刑部江苏司郎中;祖父纪天澄,监生,考职县丞;父亲纪容舒,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四川、山东二司郎中,云南姚安知府,都察院左都御史。所以纪昀在信中说“子孙世代居官”。纪昀一生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写此信时也已担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所以说家族中“唯我秩禄最高”。
  (2)天爵未修:也没有修炼得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语出《孟子》:“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3)宗伯:官职名,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职。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后世以大宗伯代称礼部尚书,以小宗伯代称礼部侍郎。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完成,担任总纂官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所以纪昀在家信中说“竟得位居宗伯”。
  (4)只恐累代积福,至余发泄尽矣:恐怕是列祖列宗数代积下的福泽,在我这里用光了。
  (5)居下位时:官位低的时候。
  (6)放浪形骸,不修边幅: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衣着随便,不拘小节。前者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
  (7)古语不云乎:“路愈高者陷愈深”,居恒用是兢兢:古人不是说:爬得越高风险就越大。所以我日常家居总是兢兢业业。
  (8)自奉日守节俭,非宴客不食海味,非祭祀不许杀生:每天都奉行节约俭朴的原则:不是宴请客人就不吃海味,如果没有祭祀就不随便杀鸡宰鸭。
  (9)余年过知命:我年龄已超过五十岁。《论语》:“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10)位列尚书:官职已是尚书。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完成,担任总纂官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
  (11)禄寿亦云厚矣!不必再事戒杀修善,盖为子孙留些余地耳:我的官职已经很高,也算长寿了,按说不必再没有祭祀就不随便杀鸡宰鸭和做善事修行。之所以仍旧如此,只是为子孙多积一些德罢了。
  (12)生杀予夺:掌握生死、赏罚大权。唐代杜牧《上宣州崔大夫书》:“今藩镇之贵;土地兵甲;生杀予夺;在一出口。”
  (13)终则卧草乞丐:后来只能睡在乱草中以乞讨为生。
  (14)叫花:乞丐的俗称。
  (15)勿恃傲谩,勿尚奢华:不要仗恃家庭高位对人傲慢无礼,也不要追求奢华。傲谩:同“傲慢”。
  (16)赒恤(zhōuxù),亦作“周恤”,周济救助。
  (17)并宜服劳:并且应该参加劳动。
  (18)纪氏之鬼,未不馁矣:纪家变为鬼魂的列祖列宗,就不会饿饭了。这句话的含义是:纪家后人若能做安分农民,就不会沦为卧草乞丐,祖宗就有人定时祭祀,就不会饿饭。
  (19)胼(pián)手胝(zhī)足: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手脚生茧。语出《荀子·子道》:“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胼(pián)胝(zhī):皆指辛勤劳动而产生的老茧。
  (20)农居四民之首,士为四民之末:四民指“士、农、工、商”这四种小农经济社会的主要社会成分出自《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一般的顺序是“士、农、工、商”,如《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纪昀为了强调农夫重要,比读书人重要,特意颠倒为“农居四民之首,士为四民之末”。
  【翻译】
  我们家由于祖宗积德,因此子孙们能世代为官,其中唯有我的官阶最高,俸禄最多。可是我知道自己没有多大的学问,也没有修炼得到高尚的道德修养修,现在居然是小宗伯礼部侍郎了,只怕是几代人所积下的福分到我这儿已用尽了啊。所以我做小官的时候,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衣着随便,不拘小节。随着官位一天天上升,我心中的担忧也一天天地加深。古人不是说:爬得越高风险就越大。所以我日常家居总是兢兢业业。每天都奉行节约俭朴的原则:不是宴请客人就不吃海味,如果没有祭祀就不随便杀鸡宰鸭。我已经过年过五十,官居尚书,俸禄很多,也算长寿了,按说不必再没有祭祀就不随便杀鸡宰鸭和做善事修行。之所以仍旧如此,只是为子孙多积一些德罢了。有些世代吃俸禄的人家,在官运亨通的时候位高势重,掌握生死、赏罚大权。一意孤行不加考虑,成为一个时期引人注目的人物。等家道衰落的时候,他的子孙们,开始时狂赌滥嫖,后来只能睡在乱草中以乞讨为生,此时他们父辈们的尊荣又在哪里呢?这并不是我故意在危言耸听。我以前所买的钱氏的旧宅院,现在已改成了纪氏家庙。近来听说钱家的儿子已沦落为叫花子,那他的父亲曾经不也是很显贵的官宦吗?孩子们看到这个例子,应该把它们作为前车之鉴才对呀,不要傲慢无礼,也不要追求奢华,遇到贫苦的人应当周济救助他们,并且你们应当参加劳动。我专门买了几百亩的田地,雇别人耕种,也是打算你们随时能学习种田,将来能成为安分的农民,这就是我的好儿子了,我们家的祖先也可以永远得到祭祀,不至于受饿。你们不要认为春耕夏苗,手脚上长茧子,这只是地位低下的人做的事儿。你们可曾知道,农民地位是社会各类人的首位,读书人却是末位。农民们披星戴月,竭尽全力劳动,才养活了天下的人。如果世界上没有农夫,人们都会饿死,怎么能看不起他们呢?一定要警戒自己啊。
  【简评】
  纪晓岚一共有四子。长子纪汝佶(1743—1768),字御调,又字侠如。十分聪明,乾隆三十年(1765)在河北乡试中夺魁。但纪晓岚被发配新疆后,纪汝佶变得精神颓废,25岁郁郁而亡。次子纪汝传(1747—1777年),字绪承。当过江西南昌、九江等府通判。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月,汝传在九江府通判任上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嘉庆八年(1803)纪昀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父贵子荣,汝传也提升为滇南知府。三子纪汝似(1766—卒年不详),字象庭。曾捐广东候补东莞县丞。四子纪汝亿,生卒年不详,字万斯。事迹亦不可考。
  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完成,担任总纂官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在这封家信中,纪昀说他“年过知命,位列尚书”。由此看来,纪昀写此信应在乾隆四十七年之后不久。时年八十岁。此时大儿纪汝佶早已去世,二儿纪汝传三十五岁,三儿纪汝似十六岁,四儿纪汝亿年岁不可考。
  这封家信虽是训诫诸子,实际上反映了纪昀的几乎全部人生观,包括看待对待自己的成功,如何对待自己的的地位,如何居家节俭,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看待农民和体力劳动。
  这也是几乎所有成功者共同的观念和处理家庭关系、训诫子女的共同原则,如他认为自己能身居高位,完全是“托赖祖宗积德”,自己是“自问学业无进,天爵未修,竟得位居宗伯”,并且有种危机感:“只恐累代积福,至余发泄尽矣”。至于如何看待自己的权势,他认为要接受“世禄之家”的教训,不能因为“位高势重,生杀予夺”就“率意妄行”,告诫自己要“居恒用是兢兢自奉日守节俭”,“戒杀修善,盖为子孙留些余地”。对于诸子,更是告诫他们要接受“前车之鉴”,“勿恃傲谩,勿尚奢华”,周济贫苦,并宜服劳。不要轻视农民:“勿谓春耕夏苗,胼手胝足,乃属贱丈夫之事”,而且将农民尊至“四民之首”,认为“世无农夫,人皆饿死,乌可贱视之乎”!
  必须强调的是:这些观点主张,不仅表现了纪昀做人的品格和进步的社会观,也是值得今天高官显宦及其子弟们引为楷模的,这也是几乎所有成功者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所在,也几乎是这些名人家信中都一致强调的,如:左宗棠特别注意教育儿子做人低调,莫以家庭地位骄人,莫学流俗纨绔之气。他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尔曹学业未成,遽忝科目,人以世家子弟相待,规益之言少入于耳,易长矜夸之气,惧流俗纨绔之气,将自此而开也。”要求三子孝勋“尔勿以此妄自矜宠,使人轻尔”他要求儿子勤勉节俭,审言慎行:“尔年轻学浅无阅历,凡事以少开口莫高兴为主。记之!记之!”张之洞《与儿子书(训诫用功)》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之所望于尔。曾国藩在《治家》中则强调节俭和勤劳:“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家中养鱼、养狗、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也忧以奢侈为要义。”
  左宗棠和林则徐在家信中都特别强调耕读务本,同样尊农民为“四民之首”,像纪昀一样,置田买地,要诸子学稼穑:“吾平生志在务本,耕读而外别无所尚。“子孙能学吾之耕读为业,务本为怀,吾心慰矣”;“随工人以学习耕作,黎明即起,终日勤动而不知倦,便是田园之好弟子。”(左宗棠《庚辰与孝宽同诸子(谕宜以耕读为本)》);“盖农居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高贵之人。所以余在江苏时,即嘱尔母购置北郭隙地,建筑别墅,并收买四围粮田四十亩,自行雇工耕种,即为尔与拱儿预为学稼之谋”。(林则徐《训次儿聪彝》)
  郑板桥和李鸿章则强调感恩报德、济老扶贫:郑板桥《范县署中寄舒弟墨》也像纪昀在信中所说的那样:自己为官作宦,是将“众人之富贵福泽,我一人夺之也。于心安乎?不安乎?可怜我东门人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啜麦粥,搴取荇叶蕴头蒋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是美食,幼儿女争吵,每一念及,真食泪欲落也”他告诉弟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皆当有所分惠”。李鸿章在《致鹤章弟(关于周济亲族事)》中亦交代弟弟:“今周姻太伯之后,亦如吾祖父之穷困,亟应筹款接济,以报昔日之功。今特命使者携银五十两送去暂济涸辙。至吾祖父所欠未偿者,兄至年终当更筹百两。吾弟景况亦非昔比,当可分任其劳。至大哥处,兄已去信也。五兄弟四人,将来能集资十万,仿范文正之例,开办义庄,庶族中贫有养孤有教也”。感恩,是宗教的本源,也是做人的起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查看更多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