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0年6月11日 作者:顾鸿亮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颜色: 字号:[ ]
“羊皮筏子赛军舰”

  1941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期。由于西南国际交通大动脉被日军截断,沿海港口被日海军封锁,作为战时陪都和抗战大后方的重庆,战略物资、特别是汽油十分紧缺。
  当时,甘肃玉门油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但怎样安全地把炼好的石油从玉门运到重庆,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孙越琦,是我国现代能源工业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一天,他经过兰州,看到黄河中的皮筏子时眼前一亮,认为用羊皮筏子运输汽油,既能避免复杂地形,又能缩短运输距离,还能大量节省汽油降低运输成本——从时间上来讲,筏子顺水而下,速度比较快,从广元到重庆运输只花14天时间,这只是汽车运输的一半时间;从费用上来讲,羊皮筏子满载货物顺水而行,返回时,只要将羊胎的气放空,三四个巨大的筏子和筏工一辆卡车就可装载,比汽车运输节省八成多运费;另外,羊皮筏子吃水极浅,比轮船、木船更容易避开敌机轰炸,而嘉陵江冬天不结冰,长年能航运。而兰州筏客,此前已有过运送军用物资的经历。1940年,甘肃省政府成立了驿运管理处,将兰州所有皮筏编为“水上运输队”,将把枪弹、汽油等物资运送到前方。鉴于此,孙越琦立即找到兰州市政府的筏运业务负责人王信臣,聘请他主持皮筏运油事宜。
  王信臣和孙越琦交谈后,提出先到嘉陵江试航一次,摸清航路再正式航运,孙越崎表示赞同。于是王信臣在孙越崎的安排下,几经踏勘对比,最后起点选择设在四川广元。王信臣又挑选了两名精干筏工,用孙越崎提供的400个皮胎扎成了一个皮筏,装载1000多公升汽油,启程试航。皮筏沿嘉陵江顺流而下,成功地抵达目的地重庆。
  1942年夏,王信臣挑选了20多名筏工,组成皮筏航运队,赴广元执行运送军用物资的任务。航运队用油矿局从兰州购买的2000多个羊皮胎,扎制了5只巨型皮筏,满载300吨汽油,在嘉陵江上经过15天的艰难航行,辗转逾1000千米,安全抵达重庆。
  皮筏在嘉陵江上航运成功轰动了山城。为此,玉门油矿局举行了盛大的“欢迎皮筏航运队大会”,并摄制电影纪录片作为纪念。为了满足群众的好奇心,重庆当局决定将皮筏在化龙桥码头停放一段时间,供市民参观。
  不久,油矿局的工人贺维智仔细观察皮筏运输,建议在皮胎中灌入汽油,这样就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经过试验后,这个办法可行,使羊皮筏子的运油量增加了两三倍。从此,嘉陵江波涛之上,满载汽油桶的皮筏顺流疾行,轻捷灵便,鱼贯而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就了一段“羊皮筏子赛军舰”的不朽传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查看更多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