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0年11月13日 来源:中国评论新闻网 字体颜色: 字号:[ ]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深度服务实体经济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显示,为全力对冲疫情影响,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多种应对举措。前三季度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有力支持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汪川文章认为,在中国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的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不容忽视。例如,疫情暴发以来,人民银行降低了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利率,金融市场利率保持低位运行,但信贷市场风险溢价不断走高。同时,在严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资本约束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双重压力,难以大幅调降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幅有限。此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普惠贷款的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文章提出,为了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未来可以优化流动性投放规模及结构,依靠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增强企业融资可得性。
  首先,在保证流动性总量的同时优化期限结构。一方面,综合采用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逆回购、MLF等操作稳定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加大长期限流动性投放及占比,优化流动性结构,稳定市场预期,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力度。
  其次,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例如,在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等方面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特别融资便利支持特定企业、增加特别再贷款、扩充合格抵押品范围等工具,创立直达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确投放”,增加企业融资可得性。
  再次,货币政策应切实落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目标,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一是降低金融机构监管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了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可考虑将银行利润增速纳入考核目标,切实让利实体经济;适度放松对中小金融机构存款的考核要求,避免银行之间争夺存款推高负债成本。
  二是调低政策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用MLF、SLF、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通过下调MLF等政策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并加快推进金融机构资本补充,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是持续推动贷款市场报价机制改革。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存贷款利率的浮动限制已经取消,银行间市场日益成为金融机构拆借资金的主要渠道。鉴于此,可采用短期利率等市场化手段进行货币政策调控。为此,应进一步完善LPR定价机制,在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同时,适度扩大利率报价的参与范围,根据宏观调控政策的需求,重点引导中小企业贷款、三农贷款参考LPR定价,改善利率报价弹性,适度增大与市场利率变化的相关性,让各类主体更好地适应市场化定价方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查看更多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