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9年8月26日 作者:陈星桥 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字体颜色: 字号:[ ]
正信佛教漫谈|第三讲 十二因缘——揭秘生死轮回的密码

  一、为什么佛教那么强调“因缘”?

  佛教最核心的理论是“缘起论”,是佛教与其它宗教泾渭分明之处。它认为人生及世间万象都是在一定的因缘或条件下产生和消亡的,如佛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但见缘起便见法,但见法便见缘起”。换句话说,就是世间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现象,也没有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没有独立于因缘之外的造物主,也没有独立不变、能主宰的“我”存在。正是基于缘起论的真理和智慧,佛教选择了一种自我救赎的修行道路。佛教的缘起论有许多种,如“业感缘起说”“真如缘起说”“赖耶缘起说”“法界缘起说”等。十二因缘属于“业感缘起说”,分为顺生死流十二因缘、逆生死流十二因缘。

  二、什么是顺生死流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指一切众生生死轮回过程中一般会出现的十二种身心演变状态: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 、取、有、生、老死。顺生死流十二因缘准确的表述为,“无明”缘生“行”,“行”缘生“识”,“识”缘生“名色”,“名色”缘生“六入”,“六入”缘生“触”,“触”缘生“受”,“受”缘生“爱”,“爱”缘生“取”,“取”缘生“有”,“有”缘生“生”,“生”缘生“忧悲老死”。具体解释如下:

  1、无明,即无知,对诸法无我、不二的实相不明白,而将幻生的外境执为实有,将能感知的主体执着为我,形成主客的对立、相互运转,如同为电脑植入了记忆功能和程序编码。分为最原始的根本无明和贯穿于后续十一种生命状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枝末无明,它们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2、行,由无明妄想而产生的善与不善等行为(意志)。

  3、识,善与不善等行为信息储存转化为后世投胎时的心识。

  4、名色,心识于“胎”中生长分裂成精神和物质两个部分。

  5、六入,胎儿进一步生长出眼、耳、鼻、舌、身、意(心)等六种感觉器官(又名六根)。

  6、触,六种感觉器官与外界色、声、香、味、触、法六类信息(又名六尘)发生接触、连接。

  7、受,六根与六尘接触产生“物理化学”等反应,生起苦乐等的感受。1、2是前世的心行和过去的因,召感引生3~7的现世果,构成第一重因果关系。

  8、爱,对适意快乐的情境生起贪爱等欲望,以男女性爱为甚。

  9、取,欲望的积累便会产生强烈的占有、执取之心,例如男娶女嫁等。

  10、有,执取之心便将虚幻之情境编程为俨然实有之信息储存为生命“种子”或DNA遗传编码中(构成后世之识)。8、9、10是现世因,召感引生11、12未来果,构成第二重因果关系。

  11、生,现世的生命“种子”遇缘产生新的生命,即未来世之生命。

  12、老死,有生必有死,来世生命的走向终结。

  而未来,其内在信息或生命“种子”(识)遇缘还会产生新的生命,如此周而复始。

  佛教认为,众生无不处于起惑、造业感果受苦之中,从十二因缘三阶段、二重因果来看,无明、爱、取三个环节属于烦恼起惑态,行、有两个环节属于埋头造业态,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七个环节属于感苦受报态。以上是从人类的三世因果轮回层面粗放地阐释顺生死流的十二因缘。而实际上,无论高低级生命的生存与延续,都可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微观来看,每一念的生灭也可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通过对十二因缘链条之间相互关联的分析,可以使修行人悟出这样一种道理:一切生命无不是因缘的聚合,业力使然,其中没有真实不变的“我”存在,“我”只是一种幻觉而已。

  那么是否可能截断十二因缘生死链条?应从何处下手呢?为此,佛教提出了逆观十二因缘。

    三、什么是逆生死流十二因缘?

    逆观十二因缘准确的表述为:“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忧悲老死”灭。

    也就是说,将十二因缘生死链条任何一处截断,就可以解脱生死烦恼。所以,佛陀教授了“四念住”的修行方法,所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用以彻底断除无明,开悟证道。不过,由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这六支因缘比较细微难以查觉,而“爱”“取”“有”“生”“忧悲老死”这五支因缘又太过粗重难断,唯有“受”比较容易察觉、转化,巴利语系佛教“内观禅”通常以“受”为突破口,透过观察呼吸,进而观察可喜爱不可喜爱之觉受,舍离贪嗔痴的念想、习性,生起平等心。久而久之,就能破除无明,契入无我、涅槃的解脱境界。

    可见,十二因缘中,蕴含了苦集灭道四谛及其修行方法,十分重要。我们必要时可以结合当代的生物遗传学、脑科学、心理学和计算机原理、人工智能技术来加以诠释,以更好地认识、理解十二因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查看更多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