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3年5月7日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颜色: 字号:[ ]
孔子道德意志观之“志”的现世价值

  孔子的道德意志观采取了与西方学者不同的概念范畴、阐释方式和实践模式,而显其特色。研究孔子的道德意志观,汲取其积极的思想理论资源,有利于遏制当代社会人因道德意志脆弱而产生的道德失范现象。

  孔子表述道德意志的主要范畴是“志”,并以“弘”、“毅”、“笃”、“勇”、“恒”等范畴来阐释种种具体的道德意志品质。“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之“志”指的就是人应当具有独立人格与不可剥夺的意志;“志于仁”、“志于道”,强调做人应以“求仁”、“闻道”、“行道”为志; “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即把立志作为学习和道德修养的起点。后儒陈淳解释“志”为“心之所之。之犹向也,谓心之正面全向那里去”,“一直去求讨要,必得这个物事,便是志”(《北溪字义·志》)孔子认为道德意志的源泉和动力在于理想目标的高远,即“仁”的道义追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弘”指的是志向目标的远大,“毅”主要指意志的坚毅、刚强。“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子张》)此处的“弘”与“笃”亦指目标的远大与坚定。孔子在论“三达德”之“勇”时,强调儒者之勇的三大标准:发乎仁,适乎礼,止乎义,尤其强调“仁”对“勇”的主向和控制。“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勇的源泉在于仁,无仁之勇不是真正的勇,还有可能变成一种恶。“勇而无礼则乱”《论语·泰伯》,“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孔子的“志”是由“仁爱之心”发出的意志,具有仁的品性,强调意志对道义的坚守及对情感、欲望和利益的控制,开启了儒家德性主义的源头,对后儒有直接影响。孟子的“志”是由“四善端”导引而决定的,是求善的意志;朱熹所言的道德意志是体用性情及其所发,是为善的意志;王阳明所说的道德意志是“良知”及其所发,是为善去恶的意志。即使在主张人性恶的荀子那里,道德意志也是一种除恶、排恶的意志,实质上也是一种求善的意志,只不过与孟子性善论殊途同归而已。

  孔子强调道德意志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意志是人独特的能力,是个体成德的关键。任何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凭借自身的积极努力,持之以恒,就能实现“仁”的目标。

  具体而言,孔子认为道德意志功用有三:一是在行为动机发动阶段,具有强化、纯洁道德动机的作用。“苟志于仁,无恶也”《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同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个体通过意志努力,过滤、剔除一些不合理、不规范、不道德的动机,整合、优化道德的动机,使道德主体保持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做到目标始终如一,推动道德行为活动的发生。二是在行为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过程中,作出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决断。如“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子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道德生活中,危与命、得与义、道与食、道与贫,乃至生与死是个体时常遭遇的二难冲突,意志使主体作出符合道义的选择。三是排除内外障碍、克服困难,执行道德意志活动,实现道德目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的就是君子须有坚持不懈之精神,即使在身心劳顿和危难困厄情势下也不改其志,持志如一,无稍间息。

  个体如何获得道德意志品质呢?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道德学习首先要立志,且要志立高远。其次孔子强调要学习道德理论知识和道德生活实践知识。孔子认为“仁、知、信、直、勇、刚”六大人生美德(这其中“直”、“勇”、“刚”都是指意志品质),可如果“不好学”,往往会流于“六蔽”(愚、荡、贼、绞、乱、狂)(《论语·阳货》)。再次,孔子要求道德学习要与自我反思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孔子主张通过“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的原则对自己的思想言行举止作自我检查,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孔子说君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意即君子自我反省而做到问心无愧,上对得起天地神明,下对得起世事良知,如此又有何忧虑或恐惧呢?

  孔子很重视个人的躬行践履,认为理想人格、道德意志品质来源于自我的亲历亲为和实践的磨炼。孔子认为如下两种实践生活有利于磨炼人的意志。一是在物质的困顿环境中持志如一。孔子开启了儒家应对物质困顿的良方,即“孔颜之乐”的人生境界。物质匮乏非无忧也,然卒可“发奋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以精神性的价值追求来消解人性的物欲之念,以克制自身安逸本能来激荡意志之坚。二是在困难和阻力面前始终做到持之以恒。孔子认为道德意志的修养就是一种恒心和毅力的磨炼,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阻力,也强调“有恒”,不可三心二意、朝令夕改。孔子终生都在实践其“有恒”的价值理念,哪怕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极端困境中,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极度危险时,也没有放弃坚守,也保持着执著的精神、刚毅的正气。

  由此观之,孔子的道德意志观赋予意志以道德价值的内涵和意义,它在观念层次上体现为意志的努力,在实践的层次上,尽力去实现价值目标,并在这种观念和实践的结合中获得对象化的生命,并从中充分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尊严和幸福。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诚信道德建设的进程中,孔子的道德意志观念确实值得我们挖掘、借鉴和弘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查看更多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