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1年8月2日 作者:贺宏伟 刘振山 来源:长城网 字体颜色: 字号:[ ]
杨敏学:从司令员到报道员 赤诚洒满夕阳路

偷偷参军的农家娃杨敏学,这是他1971年在邯郸军分区宿舍的留影。(资料图)

“八一”前夕,杨敏学应邀来到廊坊市人民公园,为小朋友讲革命传统故事。邬耀华 摄

杨敏学珍藏的战斗勋章。长城网 贺宏伟 摄

  参加过百团大战,晋察冀反扫荡战役,解放张家口、太原、石家庄战役和平津战役等大小战斗100余次,他是中国革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离休后写下50万字的读书笔记和16000字的回忆录,在各级媒体发表稿件2000余篇,并为社会各界做报告150余场,听众2万余人,他是革命火种的传播者;

  走街串巷,化解社会矛盾,帮助无助群众,仗义执言,爱管“闲事”,他是百姓心中“党的形象大使”;

  92岁学上网、开微博,放下架子向年轻人请教,他是十足的“90后”。

  在人们眼中,九旬老八路杨敏学激情不减,赤诚洒满夕阳路。杨敏学自己则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已有72年党龄了。作为一名党员,战争年代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和平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入党就要为人民谋幸福。”

  偷偷参军的农家娃 身经百战开启人生路

  7月29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八路杨敏学,虽然已经92岁高龄,仍是一身戎装,精气神儿十足,说起话来更是响亮如钟。这位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老革命家,谈及自己参军的故事,眼中闪出灼人的亮光,如数家珍,向记者娓娓道来。在老人清晰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硝烟的战争年代。

  1919年12月,杨敏学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洪店子镇沙沟村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一共5个,他是家里老小,初小毕业后杨敏学曾考入镇高小,但由于家里贫困没有继续读书。从他身为地下党的大姐夫缴思连嘴中得知,红军是为穷苦老百姓谋求幸福的队伍,让小小年纪的杨敏学萌生参加红军念头。早在1933年,日本侵略热河地区,年少的杨敏学就非常激愤,写了一篇名为《热河失守了》的作文,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酝酿着。

  1937年11月,一支刚从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来到平山县宣传抗日,18岁的杨敏学终于盼到这一天,他瞒着父母与本村伙伴陈福起偷偷参军。他们来到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杨敏学被分到政治部宣传队做宣传员。

  1938年5月,军分区成立“火线剧社”,上过六年小学的杨敏学算得上部队“知识分子”,成为“火线剧社”的演员。由于他的表演活灵活现,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每当演出结束,都有小伙子积极要求参军入伍。

  “有时演出在战场上进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大家演出热情特别高,就是凭着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我们从事抗日救国的正义事业,再苦再累再危险也值得!”72年后,老人感慨地说。

  1939年3月,杨敏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队生涯中,这位老人参加过近百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杨敏学参加大小战斗80余次,包括百团大战和晋察冀1941、1943年两次反扫荡战役。解放战争期间,杨敏学又参加了解放张家口、太原、石家庄和平津战役。

  “新中国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啊。”杨敏学老人低下头抚摸着手里金灿灿的勋章,意味深长地说。再抬头的时候,老人眼里闪着点点泪光。“独立自由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功勋章和“解放”功勋章这三枚徽章被老人珍藏着,每当想起战友的时候,他就拿出来把他们逐一擦拭一遍。

杨敏学每天走街串巷,用手中dv记录廊坊市城市的发展变化。邬耀华 摄

30年来,杨敏学在各级媒体发表稿件2000余篇。长城网 贺宏伟 摄

杨敏学在河北省军区宣讲“七一”讲话间隙,省军区通信站官兵争相请他签名留念。

  从司令员到报道员 杨敏学开启“第二职业”

  1981年,杨敏学离休了,他的新职业也开工了。

  “我离休了,可思想不能落伍,通过搞报道,走上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宣传社会,既是一种乐趣,也能为社会发挥点余热。”杨敏学老人得意地向记者展示他收集的厚厚的一本剪报册,上面有他用红笔勾勒的条条块块近500个。你可别小看这些“豆腐块”,它们可是这位九旬老人30年来,凭着两条腿,走遍了廊坊市区的大街小巷采写来的。

  如今,杨敏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杨司令”。称他“司令”不假,杨敏学是由承德军分区司令员职位上退下来,定居廊坊的。从放下枪杆子第一天,他就拿起了笔杆子,从司令员变成了报道员,成为不负虚名的“编外记者”,3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党的声音。走上街头“看看有没有新鲜事儿”成为杨敏学每天必做的功课。他所说的“新鲜事儿”可不是什么家长里短的琐事儿,而是关乎百姓生活的大事小情和廊坊日新月异的变化。

  杨司令每天都要出去采访,平均每天要步行10公里以上。胸前挎上一个红色小布兜和一部数码相机,小布兜里装着纸、笔和U盘,这些就是杨司令的采访的主要行头。如果碰到新鲜事儿,老人不仅会立刻拿笔记下来,有时候还会拿相机进行拍摄,通过这样整理出材料后,他还会把这些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不少售货员、门卫、筑路工、清洁工,以及修鞋匠……在他的笔下出了名。他的原则是有“闻”则写,无“闻”则交个朋友,走到哪,访到哪,写到哪,即使在大街上走着路、看看热闹,也搜寻写作的题材。

  离休30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华北民兵》、《河北日报》、《廊坊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稿件2000余篇,获得总政治部、北京军区、河北省军区、廊坊军分区和地方新闻单位奖励60余件,连续10年被《廊坊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先后被9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面对取得的这些成绩,他说:“我资格老,那是过去。今天,在新闻战线上,我是一个小学生。”

  除此之外,为了适应角色的转换,杨敏学每天坚持听广播、读报刊、看新闻,从未间断过。在他的书房里,工工整整放着《毛泽东选集》、《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知识读本》等理论书籍,里面的批注密密麻麻。他还订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在视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借助放大镜阅读,写了50多万字的日记和心得体会。今年“七一”,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杨敏学专门找人将胡总书记的讲话稿打印了一份大字版的,天天学习,并撰写了多篇学习心得,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和领会。

  学以致用,是杨敏学多年来抓学习的一大特点。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经常到驻地的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大中小学等单位讲传统、作报告150余场,听众达2.5万多人次。夕阳下,杨学敏老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余辉,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受聘担任廊坊市新奥燃气“质量监督员”的杨敏学定期来到服务站,了解考察售后服务情况。邬耀华 摄

杨敏学先后被28家单位聘请担任义务监督员。

  退伍老兵变身爱管闲事的“多事佬” 为构建和谐社会立新功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奉献,作为一名老党员干部,就要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真诚爱人民、为人民。”杨敏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离休后,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

  杨敏学散步经常路过市政府,看到有上访的,便主动劝说其通过正当渠道反映、解决问题,也有人认为他多管闲事,更有甚者对他出言不逊,但他没有退却,仍坚持做说服工作,经他劝说的上访人员达数百人。农民工王旭朴由山东来廊坊打工,借钱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运送工具和材料。一次因雇主买完材料回去时打不上车,让他捎脚,结果被城管人员依非法载客行为将三轮没收。他带几个工友要到市政府上访。杨敏学看见后对他进行开导,经过耐心劝说,小王收起横幅与雇主一起到城管部门说明情况,不到半天事情就得到妥善解决。

  杨敏学所在的干休所,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平房,基础设施较为陈旧。干休所为改善老干部住房条件,决定建一栋11层住宅。这件事得到大多数老干部的赞成,可有一些年岁较大的老干部,住惯了平房,不愿意搬家。杨敏学积极表态服从组织安排,还申请加入干休所住房拆迁调解委员会,耐心细致地做其他老干部的思想工作。个别年岁比他大、职务比他高的老干部说他逞能,他没有生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老干部解开了思想疙瘩。为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廊坊市今年对市商业中心区、八条主要道路进行改造和容貌整治,杨敏学得知这一消息,非常激动,提笔写了一封信送到了现场拆迁安置指挥部,要求当义务宣传员,为改变城市面貌贡献一份力量。

  杨敏学先后被28家单位聘请担任义务监督员。有人说,做义务监督员是得罪人的事,费力不讨好。可杨敏学认为这是社会对他的信任,能为实现社会和谐做贡献,就是得罪人也要干。杨敏学担任明珠大厦监督员时,由于尽职尽责,明珠大厦服务质量明显提高。2004年廊坊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杨敏学看到市区爱民道绿化带杂草、杂物较多有碍观瞻,就给市建设局局长写了一封信,局长非常重视,当即批示园林部门迅速处理。园林局领导亲临现场督办,组织人员进行清理,五天后市园林局就给杨敏学写来了感谢信。2007年3月,他看到银河大桥菜市场摊点乱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直接影响到人们出行,就给廊坊日报“读者来信”栏目写了一封信,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市场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大桥菜市场管理很快得到了改观。

  2000年,市公交部门整治城市街道的交通安全秩序,杨敏学主动当起了义务交通员,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家里人担心他岁数较大,行动不便,万一被车子刮着怎么办。可杨敏学却说:你不管、我不管,那大街上就乱套。一连几个月,杨敏学每天臂戴红袖章、手持小红旗、嘴含小哨子,指挥来往车辆、人员,不断向行人、司机宣传市民文明公约,在他的带动下,不少老干部加入到义务交通监督员队伍,后来还专门成立了“夕阳红交通协勤队”,廊坊市城市街道交通安全秩序大为改善。2008年奥运会期间,杨敏学住在北京的女儿家,看到小区有许多志愿者为奥运服务,认为自己也应该为奥运做点贡献,就找到居委会、志愿者办公室要求担任志愿者,工作人员认为他年龄太大没有同意,杨敏学先后去了多次,经过再三坚持,工作人员最终同意他当志愿者,只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他连续20多天每天准时来到指定路口,帮助疏导交通、为行人指路,奥运会结束后,朝阳区委、区政府专门给《廊坊日报》写了一封表扬信,并给他颁发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荣誉证书”和“银质奖章”,《解放军报》、《廊坊日报》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2008年汶川地震,杨敏学得知军分区组织开展向地震灾区捐款的消息,主动捐款1000元。去年4月玉树地震,杨敏学又主动将两年来的稿费1200元全部捐出。对于一些困难群众,杨敏学更是给予热心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江西人万炳根20多年前来廊坊打工,当时在干休所门口摆摊修表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杨敏学知道后,先是帮助万炳根在明珠大厦承包摊位卖服装,后来帮他联系开小吃摊,持续20多年的关心帮助,扶持万炳根从当初的修表工成为廊坊市最大的快餐公司悦客快餐的老板。万炳根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杨伯伯帮助了我,他是一名老党员,我感到,他帮我就是党在帮我,社会没有抛弃我!”事业越做越大,但万炳根始终铭记杨敏学对他的帮助,也将这种无私帮助别人的品质传承下来,只要老家的贫困乡亲来廊坊市打工,他都竭尽所能给予帮助。

  像这样的事情对杨敏学来说不胜枚举,做过多少,自己都数不清了,他被驻地评为 “廊坊市形象大使”,被群众誉为 “党的形象大使”。

  “能为社会和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享受到了幸福和快乐。但距离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虽然已经92岁了,只要身体允许,我就继续努力,为党和人民多做有益的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杨敏学说。

92岁得杨敏学正在浏览自己的“老八路微博”。长城网 贺宏伟 摄

杨敏学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过程中所做的笔记。长城网 贺宏伟 摄

  学上网、开微博 92岁杨敏学越活越时尚

  在杨敏学家的客厅,随着放大镜在电脑屏幕前缓缓地移动,老人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这是杨敏学在浏览微博上大家写给自己的祝福留言,这几天,又有一位“粉丝”给杨老写了首诗:当年战场开大炮,今天握着鼠标跑,耄耋之年做榜样,乐观豁达心不老。

  每当看到有人留言,杨敏学都非常高兴。他回复道:“谢谢年轻人,我返老还童了,也是咱们90后。”

  据电信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介绍,92岁的杨敏学是廊坊市年龄最大的网民。

  杨敏学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听人说互联网上信息很多,可以了解很多社会信息,自己专门买了台电脑,每年花600多块钱开通了网络,还特意请一些年轻人教他如何上网。前段时间,杨敏学老人还专门在新浪网上开了一个微博,每天将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及生活感想,第一时间发到微博上,与“博友”共勉。他的微博介绍语中写道:“我叫杨敏学,熟悉我的人都叫我“杨老”,我今年92岁了,为党工作了45年,离休已经30年了。现在脑子还没糊涂,愿意把自己92岁的人生经历和大家分享。”

  看到杨司令如此时尚,很多年轻人也自愧不如。有人就开玩笑:“您革命了一辈子,该好好享受一下晚年了,养养花、找老战友下下棋多好,非折腾自己干嘛?”杨老总会认真地回答:“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党章规定的义务,既然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我当然要学!”

  虽然劲头十足,但这个新玩意儿确实把杨老折腾的够呛,老人不会打字,他就让儿子打好一些常用的句子,需要用的时候就复制粘贴,有些操作比较复杂,杨老总是学了就忘,但是他还是耐心的学,一遍,两遍……直到自己可以掌握。

  杨学敏这样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最重要的是敢于出丑,敢于放下架子,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就问,学习在什么时候都是光荣的”。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有着7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92岁高龄的老人,激情似火燃不尽、晚霞如歌献余辉,他的崇高,是把奉献当成了信仰!他的了不起,是把平凡堆成了大山!”廊坊军分区第一干休所所长于建忠谈及自己眼中的杨学敏时敬意无限。

  采访结束后,杨敏学又像往常一样提着小布兜,装着笔记本和数码相机出发了。我们远远望去,杨敏学老人瘦小的身躯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查看更多评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