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导航: 首页 / 祖国万象 / 文化经典
    字体颜色: 字号:[ ]
    诸子百家名言有那些?
    发表日期::2011-03-04

       墨子名言选粹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孟子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经》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刿,直而不绁,光而不眺(耀)。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曰: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乐推而弗厌也,不以其无争欤?故天下莫能与争。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畏(威),则大畏(威)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单(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弗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惟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是以圣人云:受邦之訽(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荀子名言

      (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1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打印本页】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2007-2017 亮剑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80101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4833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